发布日期:2024-11-18 20:32 点击次数:129
🌞1956年,一位教师怀着深厚的孝心,决意为年迈的父亲庆祝寿辰。他费尽心思,掏出80元,恳请当时声名显赫的齐白石为父亲绘制一幅寿桃。在离开时,他特意索要了一张收据,似乎对这笔小小的支出充满了珍视。
一张收据,牵扯出一段齐白石作品的身价之谜,80块钱的记录,如今却与180万的估价形成巨大反差,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?
1956年的北京,物价低廉,生活节奏缓慢,但这平静的表面下,却暗流涌动着各种故事。
其中一个故事,就与一位退休教师、一位国画大师和一张看似普通的收据有关。
王老师,一位在北京大学教书多年的退休教师,1956年,王老师的父亲即将迎来80大寿。
王老师的父亲80岁了,这年纪不容易,他打算给父亲准备份特别的生日礼物。
王父平生酷爱书画,家中收藏了不少名家作品,却唯独缺少一幅齐白石的真迹。
王老师想完成父亲的心愿,决定请齐白石先生画幅画,彼时齐白石已93岁高龄,早已封笔谢客,求画更是难上加难。
王老师多方打听,终于找到了齐白石的住处,但多次登门拜访,都吃了闭门羹。
齐白石的小儿子以父亲年事已高、身体不适为由,婉拒了王老师的请求。
但王老师并没有放弃,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,他开始每天下班后守在齐白石家门口,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这位国画大师。
一周后,齐白石终于出来了,王老师抓住机会,向齐白石表达了求画的意愿。
齐白石起初并不答应,但在听了王老师讲述父亲80大寿以及自己多次拜访的经历后,被他的孝心所感动,终于答应为王父作画。
王老师提出想求一幅寿桃图,寓意健康长寿,拿到八十块钱润笔费,齐白石就动笔了。
这80元,对当时月工资只有28元的王老师来说,可不是一笔小数目,为了避免妻子产生误会,王老师特意向齐白石索要了一张收据。
齐白石收到八十块钱的稿费,并在收据上盖了章,这张看似普通的收据,却在50年后,成为了价值连城的珍宝。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王老师和他的父亲相继离世,这幅寿桃图和那张收据,也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被尘封在王家的箱底。
有一天,王家子孙清理老物件,意外翻出一幅寿桃图和一张旧收据,起初,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件物品的价值,只是觉得是祖辈留下来的纪念品。
直到有一天,一位对书画颇有研究的朋友来访,偶然看到了这幅寿桃图,他仔细端详后,表示这可是齐白石的真迹,这番话让王家后人如梦初醒,他们连忙将寿桃图和收据送去鉴定。
鉴定结果证实了朋友的判断,这幅寿桃图确实是齐白石的真迹,而且保存完好,品相极佳,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王家后人欣喜若狂。
他们决定将寿桃图作为传家宝,世代珍藏,而那张收据,则被他们视为一个意外的惊喜。
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兴起,齐白石的作品价格一路飙升,王家后人意识到,那张收据也可能具有不菲的价值。
2006年,他们决定将这张收据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,这消息让收藏界炸开了锅。
齐白石的大名,加上收据上亲笔书写的字迹和印章,都让这张收据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拍卖现场竞争激烈,藏家和投资者争相出价,这张收据最后拍出了180万的高价,刷新了拍卖纪录。
这个价格,是当年80元润笔费的22500倍,也让王家后人一夜暴富。
这张收据的故事,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价值和传承的思考,齐白石的作品,艺术价值很高,也反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。
而王老师的孝心,以及王家后人对传家宝的珍视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时代在变迁,艺术品的价值也在不断变化,但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,却始终具有永恒的魅力。
Powered by ag体育sport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